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复发及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
患者一般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具体卧床时间可咨询医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应注意患者体温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皮肤温度、皮肤颜色、红肿、疼痛程度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气促、呼吸困难、胸痛等肺栓塞症状。
支持治疗
通过静脉输入途径,补充患者每日所需的水、电解质等物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这些。
对症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会引起局部的疼痛,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对此非常有效。虽然部分非甾体抗炎药有抗血小板的作用,但是对于浅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及预防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没有显著帮助。
抗感染
对于外伤、软组织感染引起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由于存在明确的细菌感染,因此需要应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选用,应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结果针对性的选用,例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
对于合并糖尿病,感染风险高的患者,也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而对于没有细菌感染证据及风险的患者,不应进行抗细菌感染治疗。
抗凝
注射肝素类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可阻止浅静脉血栓的延伸,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风险。有静脉血栓栓塞症、有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史、有静脉血栓栓塞症家族史的患者,可长期规律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对于下肢病变超过5cm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应预防性应用肝素抗凝治疗。
而对于有高危因素,包括病变侵及隐股静脉交界处,病变发生在大隐静脉,疼痛症状严重,近期有手术史,血栓性浅静脉炎复发,近期有静脉血栓栓塞症,有癌症的患者,也建议进行抗凝治疗。常用的肝素类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等。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血栓性浅静脉炎复发,或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而且,发生在下肢以外的血栓性浅静脉炎,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当下肢浅静脉血栓累及隐股静脉交界处时,可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可将血栓性浅静脉炎分为:
- 湿热证: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 瘀结期:应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治疗方法包括内治法(口服中药)、外治法(外敷中药)以及针灸。
其他治疗
还有一些治疗方法,可能会对本病产生积极作用,但尚缺乏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支持,包括以下这些。
外敷治疗
有研究显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具有抗炎、刺激受损血管内皮再生,从而缓解肿痛症状的作用,有效率很高。
理疗
有研究显示,红外线照射患处,可促进炎性代谢产物的吸收,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以扩张小血管,提高局部的免疫力。
硬化剂注射
用于合并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原理是在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通过化学性刺激,引起血管内膜发生炎症,继而形成血栓,而使曲张静脉管腔闭塞。
前沿治疗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
是近年来,出现的用于治疗静脉曲张的新技术。原理是通过光纤向静脉内输送激光,用热能引起内膜损伤、收缩和闭塞,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成功率高,复发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