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包括压迫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共三大类。
多数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即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是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的疾病,保守治疗并不能根治。部分患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是可以治愈下肢静脉曲张的唯一方法,但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可能。
急性期治疗
- 血栓性浅静脉炎:可用抗凝治疗,伴有感染时应用抗生素。炎症消退后,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 溃疡形成:创面湿敷,抬高患肢以利回流,较浅的溃疡一般都能愈合,等溃疡愈合后手术治疗。较大或较深的溃疡,经上述处理后周围炎症消退,也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如无感染,可同时作清创植皮,可以缩短创面愈合周期。
- 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立即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一般均能止血,必要时可以缝扎止血,以后再作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压力治疗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且疗效确切。压力治疗就是通常所说的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外部加压。但是,压力、压迫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下肢沉胀不适症状,并且延缓病情进展,但不能使曲张的静脉消失。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各个阶段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特别是静脉曲张严重。暂时不想接受手术治疗者、有活动性溃疡者、合并症状明显的深静脉功能不全者可考虑用药控制。
- 静脉活性药物:可以增加静脉张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和提高肌泵功能。适用于任何阶段的患者,也可与硬化剂治疗、手术和(或)加压治疗联合使用。常用的静脉活性药物包括黄酮类、七叶皂苷类、香豆素类等。
- 其他药物:纤维蛋白分解药物、前列腺素El、己酮可可碱、非甾体抗炎药物等。
手术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目的是去除曲张静脉,消除症状,并防止复发。传统手术方式为:
- 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具有手术切口小、疗效好的特点,普及率较高。
- 曲张静脉剥脱术也是普及率较高的手术方式,疗效尚可。
- 交通支静脉结扎术适用于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
近年来开展的腔内激光、射频和电凝等术式也有良好疗效,因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应用有明显增多趋势,长期疗效有待严密观察。
皮下曲张静脉透光旋切术(TriVex术):即TriVex系统,点状切开皮肤后,在曲张静脉范围皮下高压注射麻醉肿胀液,利用冷光源照射皮下曲张静脉,然后导入电动旋切刀,沿着静脉走行抽吸并完全切除曲张静脉团。该方法尤其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曲张静脉团,由于创伤较大,严格掌握适应证。
其他治疗
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硬化剂治疗是将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使其发生无菌性炎症、纤维性闭塞,达到使曲张静脉萎陷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为泡沫硬化剂治疗。采用硬化剂治疗可实现无手术切口及不留手术疤痕的优点,但仅适用于局部轻度静脉曲张、或者传统静脉曲张手术的辅助治疗,需要严格把握治疗的适应症。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原理是运用激光的能量损毁大隐静脉内膜,加压包扎,使静脉粘连而闭塞。其优点在于局麻下进行,治疗后即可下地活动,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早期疗效满意。
前沿治疗
静脉腔内射频治疗
射频消融静脉闭合术是一种新型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导管经皮肤穿刺口导入病变静脉。在需要治疗的静脉周围,超声引导下注入肿胀液,使静脉受压排空残留血液,导管将能量以热能方式传递至静脉壁,使其收缩并闭塞。
这种治疗既达到了闭合静脉管腔的目的,又因有肿胀液形成的隔热效应,减少了高温消融带来的皮肤损伤和术后疼痛感觉。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