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定义:身体内尿酸堆积过多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症状:血尿酸增高,可能有关节炎症状
治疗: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抑制尿酸合成等
预后:总体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疾病定义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体内尿酸堆积过多的慢性病,虽然被称作"尿酸高",但只有当引发关节红肿疼痛时才发展为痛风。这种疾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代谢系统出问题导致的(原发性),另一类则是其他疾病或药物引发的(继发性)。
正常情况下,身体能通过代谢处理食物中的嘌呤(常见于动物内脏、海鲜等食物中的天然成分),但患者处理嘌呤的能力下降,导致尿酸在血液中堆积。这类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肥胖、血糖异常(即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血压升高等问题,这些健康隐患像连锁反应般容易相互加重,医学上统称为代谢综合征。
流行病学
高尿酸血症的流行总体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男性高于女性,且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同期国内其他地区患病率高。女性多于绝经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
疾病类型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由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常伴有肥胖、2型糖尿病、脂质异常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临床上称为代谢综合征。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多由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如呋塞米、阿司匹林等)抑制尿酸排泄而导致的高尿酸血症。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是指仅有血尿酸增高而不出现症状者。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如何治疗?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时(包括高血压、糖尿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或肾功能异常),血尿酸值>8mg/dL给予药物治疗;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的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值>9mg/dL给予药物治疗。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关系?
高尿酸血症(HUA)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大部分患者仅有血尿酸增高而不出现症状,临床上称为无症状性HUA。约5%~12%的HUA患者最终才会发展成为痛风,出现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间质性肾炎和痛风石形成,严重者伴关节畸形或尿酸性尿路结石。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建议和饮食禁忌?
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如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牛奶、奶制品、鸡蛋),严格控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浓肉汤、啤酒,海鲜、肉类、豆类等)。日常多饮水,使每日尿量2000ml以上。
病因
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障碍所致;
与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增多与发病有关;
某些系统性疾病或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与发病相关。
基本病因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
尿酸排泄减少
80%~9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具有尿酸排泄障碍,包括肾小管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多和尿酸盐结晶沉淀。
尿酸生成增多
尿酸生成增多是由先天性嘌呤代谢障碍引起,与尿酸酶基因失活、尿酸合成或转运过程中相关基因缺陷有关。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
诱发因素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可能与进食较多含嘌呤高的海产品、动物内脏、肉类食品、大量饮用啤酒等因素相关。
症状
高尿酸血症的症状仅有血尿酸增高。若患者发展为痛风,可出现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患者多伴有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
典型症状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波动性或持续性增高,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仅有血尿酸增高。
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发展为痛风,出现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间质性肾炎和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出现关节畸形或尿酸性尿路结石。
伴随症状
较多患者伴有肥胖、血糖升高、血脂异常、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伴随症状。
就医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一般在体检时查出。
当发现尿酸升高、关节红、肿、热、痛甚至关节畸形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主要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病史,考虑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通过血尿酸水平检查明确高尿酸血症的诊断。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来初步了解病情,患者可提前准备好回答问题:
有哪些不舒服?
这些症状持续了多久?
家里有没有其他人有类似表现?
以前是否就医?做过什么检查?医生如何诊断?
接受了哪些治疗,效果如何?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
相关检查
医生查体
高尿酸血症的查体无特殊,如考虑出现痛风性关节炎,医生会对该关节进行重点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清尿酸测定
需检测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 μmol/L,女性>357 μmol/L。
尿液尿酸测定
尿液尿酸测定反映肾脏排泄尿酸的情况,区分尿酸排泄减少或尿酸生成增多,对高尿酸血症的用药有指导作用。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可引起骨质破坏,关节显影可发现骨质改变。
关节超声
高分辨率超声可用于评估软骨和软组织尿酸盐结晶沉积、滑膜炎症、痛风石及骨侵蚀。
双能(源)CT
双能(源)CT检查可显示组织与关节周围尿酸盐结晶,有助于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评价降尿酸治疗疗效。
特殊检查
滑囊液检查:痛风急性期如踝、膝等较大关节肿胀时可抽取滑囊液检查,可确诊痛风性关节炎。
鉴别诊断
虽然医生需要鉴别的疾病很多,但这些疾病或是病因,或是病史,或是血清学检查,总会有较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完善病史采集、化验以及血清学检查后,一般不难区分。高尿酸血症并发痛风性关节炎者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好发于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和腕、膝、踝等关节,伴明显晨僵,可有关节畸形,该病血尿酸不高,通过关节X线显影、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可鉴别。
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与痛风发作时关节周围软组织红、肿、热、痛的症状相似,但该病血尿酸不高,可通过畏寒、发热、血白细胞增高等表现可鉴别。
银屑病性关节炎
银屑病性关节炎常有不对称性关节破坏,部分患者伴有血尿酸增高,该病伴典型皮损可与痛风性关节炎鉴别。
治疗
控制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
防止高尿酸血症相关的代谢性和心血管危险因素;
防止尿酸结石形成和肾功能损害。
一般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关键,包括健康饮食、戒烟、戒酒、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研究显示,饮食治疗大约可以降低血尿酸70~90 μmol/L。
碱化尿液
当患者的尿pH值小于6.0时,需要碱化尿液,可服用碳酸氢钠,并在服用过程中复查尿液pH值,将尿pH值维持在6.2~6.8最为合适。但不宜剂量过大及长期应用碳酸氢钠,否则可能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此外,高血压患者谨慎服用碳酸氢钠,因其可使血压升高。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以下治疗方案和药物建议由医生综合评估后、且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根据患者血尿酸增高的原因选择相应药物治疗,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是控制原发病、促进尿酸排泄、避免使用升高血尿酸的药物。
血尿酸控制目标:血尿酸<360 μmol/L,对于有痛风发作或痛风石形成的患者,血尿酸<300 μmol/L。
确立痛风诊断的患者,待急性症状缓解(≥2周)后开始降尿酸治疗;也可在急性期抗炎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并且研究证实,持续降尿酸治疗比间断服用者更能有效控制痛风发作。
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常用的增加尿酸排泄药物包括苯溴马隆、丙磺舒、磺吡酮等。此类药物应用时需碱化尿液,对于已有肾功能不全者,应注意定期监测清晨第一次尿pH值,将尿pH维持在6.2~6.9,同时保证每日饮水量2000 ml以上,注意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
对于已有尿酸性结石形成或24小时尿尿酸排泄>600 mg者,增加尿酸排泄有可能造成尿路阻塞或促进尿酸性结石形成,属于相对禁忌症。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常用的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包括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服用时需多饮水,碱化尿液。
别嘌醇常见不良反应为过敏、肾功能不全增加重度过敏发生的危险,应注意监测,还可产生肝损害、血细胞进行性下降、腹泻、头痛、恶心和呕吐。
促进尿酸分解的药物
常用的促进尿酸分解药物包括培戈洛酶、拉布立酶,用于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化疗所致的高尿酸血症。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溶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辅助降低尿酸药物
氯沙坦用于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非诺贝特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伴有高尿酸血症患者。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前沿治疗
目前暂无确切的应用于临床的前沿治疗方法及药物。
预后
高尿酸血症总体预后良好。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可发展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并发症
高尿酸血症如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发展为痛风,继而出现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间质性肾炎和痛风石形成,严重者伴关节畸形或尿酸性尿路结石。
日常
高尿酸血症患者及家属日常应注意: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严格遵医嘱服用、复查;密切留意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家庭护理
家属需要向患者科普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戒烟戒酒(禁啤酒和白酒,红酒适量)、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日常生活管理
饮食
已有高尿酸血症、痛风,或有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中老年人群,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
饮食推荐
饮食禁忌
运动
每日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肥胖者应减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监测患者是否有关节红、肿、热、痛甚至关节畸形,腹痛、尿液发红等症状。
密切观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头痛等,严重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
特殊注意事项
高尿酸血症不等于痛风,大多数患者仅有血尿酸升高而无症状,少部分人最终会进展为痛风。
患者日常需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凤尾鱼、啤酒等。
患者还需格外注意避免使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利尿剂(尤其噻嗪类)、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环孢素、他克莫司、尼古丁、吡嗪酰胺、烟酸等。
在确诊高尿酸血症后,如因其他疾病就诊,应及时与主治医生说明当前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预防
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主要依赖于饮食习惯的调整,需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海产品、动物内脏、肉类食品、啤酒等。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高尿酸血症的饮食禁忌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进食干紫菜、猪肉、牛肉、羊肉、绿豆、红小豆、黄豆、蛤蜊、龙虾、扇贝、带鱼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同时不建议吃大量进食脂肪多、高草酸(如菠菜)、富含钠的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生活中每个患者病情不一,且饮食调理仅是疾病治疗的一个环节,如有不适需要积极就医咨询。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您合理的饮食建议。
高尿酸血症的饮食推荐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饮食应该以土豆、大米、玉米糁、红薯、白心甘薯等低嘌呤的食物为主;还可进食鸭血、鸽子肉等富含钙、钾、镁的食物。由于此类患者可能会合并有血糖升高等情况,可选择西红柿、黄瓜、芹菜、荞麦等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生活中每个患者病情不一,且饮食调理仅是疾病治疗的一个环节,如有不适需要积极就医咨询。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您合理的饮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