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 - 疾病百科
疾病概述
概述定义: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不足引起的身体异常状态症状:心慌、手抖、出冷汗,甚至头晕、眼前发黑等治疗:不同病因导致的低血糖治疗方法不一样预后:患者的预···
详细介绍
概述
  • 定义: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不足引起的身体异常状态
  • 症状:心慌、手抖、出冷汗,甚至头晕、眼前发黑等
  • 治疗:不同病因导致的低血糖治疗方法不一样
  • 预后:患者的预后与病因有关

疾病定义


低血糖,也称"血糖过低",是一种由于血液里的糖分(葡萄糖)不足引发的身体异常状态。主要表现是当正常人血糖降到2.8mmol/L(约50mg/dL)以下,或者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4mmol/L(约72mg/dL)时,身体会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等警报信号,严重时可能伴随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意识模糊。

这种情况就像身体突然断电,葡萄糖是维持人体运转的主要能量,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就得不到足够能量供应。这时人体会通过出汗、心跳加速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比如吃糖或含糖食物),症状可能持续加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正在使用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即使血糖值还没降到正常人的危险标准。

流行病学

易发人群

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较常见,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大约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30%,而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与1型糖尿病患者相似。

此外,先天性酶代谢异常(如糖原累积症)患者、青年女性、新生儿,也较易发生低血糖。

遗传性

除了少数先天性酶异常导致的低血糖,低血糖并不会遗传。

疾病类型

空腹低血糖症

又称吸收后低血糖,主要指发生于空腹状态的低血糖症状。其主要病因有重症疾病(如肝衰竭、肾衰竭等)、降糖药物使用、饮酒、升高血糖激素缺乏或不足导致的。

胰岛细胞瘤

在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类患者经常在空腹发作低血糖,需要手术切除治疗。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

引起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的主要外因有胰岛素使用不当、注射胰岛素后进食减少或未按时进餐、胰岛素促成分泌剂使用不当等。内因主要是由于低血糖对抗调节机制损害。

餐后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多在早餐后1.5~3小时发作,晨间空腹不发作,午餐及晚餐前后发作,每隔15~20分钟。主要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患者以及精神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

病因

低血糖的病因多种多样,糖的摄入不足、生成不足、消耗过多、转化过多等原因均可导致血糖下降。

基本病因

按病理生理学分类

  • 糖摄入不足:经过肠道吸收入血的糖分少,无法满足人体消耗,如饥饿、消化吸收不良。常见于极度贫困地区、减肥及肠道切除后的人群。
  • 糖生成不足:肝糖原合成减少或糖原分解障碍,如肝病、糖原积累症。
  • 糖消耗过多:消耗过多来不及补充糖分,如剧烈运动、发热、重度腹泻、肾性糖尿、恶性肿瘤等。
  • 糖转化过多:胰岛素过多,使体内的糖被转化消耗,致血糖下降,如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过量)、胰岛素瘤患者。

按临床分类

  • 器质性:存在明确病因,如胰岛素过多(胰岛素瘤或胰岛β细胞增生)、肝病(糖原生成和分解障碍)、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不足)、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抗体阻碍胰岛素降解)、先天性酶缺陷(糖原积累症、儿童严重低血糖)等,造成体内糖量减少。
  • 功能性:进食后胰岛β细胞受刺激分泌胰岛素过多,如反应性低血糖、倾倒综合征(胃大部切除后)等。
  • 外源性:多与糖尿病相关,如降糖药(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过量,或是治疗过程进食量明显减少,从而导致低血糖。

诱发因素

  • 饮食不当:在进行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少食、不食、延迟进食、未加餐,易诱发低血糖。
  • 体力活动过多:在糖原贮备不足的人群中,进行跑步、登山等运动,消耗明显增加,易诱发低血糖。
症状

成人一般常见症状为心悸、出汗(多为大汗)、震颤、饥饿,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改变。

持续大于6小时的严重低血糖会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伤,可能出现癫痫、昏迷,甚至死亡。

早期症状

患者早期可能会表现出焦虑、乏力、震颤、出汗、心悸等症状。

典型症状

  • 新生儿低血糖:苍白、气促、发呆、容易哭闹、间歇性抽动、喂养困难等。
  • 成人一般常见症状为心悸、出汗(多为大汗)、震颤、饥饿,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改变。

  • 儿童低血糖:同成人类似,但可表现为癫痫大发作。
  • 孕妇低血糖:同成人类似,表现为头晕、心悸、乏力、手抖和出汗。
  • 老年人低血糖: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大汗、心悸、恶心、苍白)不明显,但可表现为性格改变、失眠、多梦,甚至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脑梗塞。

伴随症状

低血糖的伴随症状较少。

在某些特殊病因导致的低血糖中,存在特征性的伴随症状。如糖原累积症,可出现肝脏增大、生长严重迟缓、肌肉萎缩、无法独立行走等症状;如肝硬化,可出现腹水、水肿、食欲下降、黄疸等症状。

就医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反复出现面色苍白、手抖、出汗、心悸等症状,但是进食后症状缓解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于糖尿病患者,如家中测血糖发现血糖<4mmol/L,应到医院就诊。

诊断依据

对于糖尿病患者发生的低血糖,通常通过糖尿病病史和应用降糖药物的情况,结合发作时的症状,可做出诊断。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常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 低血糖症状;
  • 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
  • 补充糖后,低血糖症状可迅速缓解。

而对于空腹血糖降低不明显,处于非发作期的患者,需要多次检测有无低血糖,必要时可采用48~72小时禁食试验。

诊断标准

如果血糖值(指尖血或静脉血)满足如下低血糖诊断标准,伴或不伴有低血糖症状(如面色苍白、手抖、出汗、心悸、饥饿感等),可确诊患有低血糖。

人群 低血糖值 
成人<2.8mmol/L(50mg/dL)
2天内新生儿<1.8mmol/L(30mg/dL)
2天以上新生儿<2.22mmol/L(40mg/dL)
糖尿病患者<4mmol/L(72mg/dL)
人群 
成人
2天内新生儿
2天以上新生儿
糖尿病患者

就诊科室

一般前往内分泌科就诊。

出现严重低血糖表现,如昏迷或多次补充葡萄糖后症状仍在持续时,建议急诊就诊。

相关检查

非糖尿病患者

  • 抽血查血糖+胰岛素+C肽,评估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
  • 饥饿(禁食)试验:至医院常规检查未发现低血糖,可通过禁食诱发低血糖发作。
  • 腹部CT及超声检查:排查是否存在胰岛素瘤。
  • 其他检查:电解质、血气、肝功能、肾功能、垂体、肾上腺皮质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有利于病因诊断。

糖尿病患者

  • 抽血查血糖+胰岛素+C肽,评估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
  • 检测磺酰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血浆浓度,判断是否为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

鉴别诊断

  • 2型糖尿病前期:多发生于肥胖及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其症状类似于低血糖发作,但血糖检测值不一定低,可发现胰岛素升高。
  • 贫血: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及老年人。症状同低血糖相似,可表现为头晕、苍白、心悸、无力,但苍白显著且症状持续。部分患者有月经过多或大便发黑等病史,抽血化验可发现血红蛋白下降。通过纠正贫血,症状可改善。
治疗

当出现饥饿、手抖、无力、恶心等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进食;若情况较严重,出现低血糖昏迷,应立即送至医院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急性期治疗

  • 对于急性低血糖者,立即口服15g葡萄糖(家中可口服果汁等含糖饮料,含糖量最好能够大于15g),如果15分钟症状仍无缓解可重复服糖,仍反复发作立即送至急诊,静脉注射葡萄糖。
  • 对于低血糖昏迷者,立即送至急诊,静脉补充葡萄糖,必要时可加用氢化可的松和/或胰高血糖素。昏迷者切忌喂食以避免呼吸道窒息。

一般治疗

寻找低血糖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为糖尿病药物导致,调整降糖药物;如为肝源性低血糖症,则治疗原发病;如为胰岛素瘤所致,可手术切除。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除医用葡萄糖粉剂及葡萄糖溶液外,低血糖治疗用药均为处方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非急诊用药

  • 升糖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可抑制胰岛素释放,升高血糖。合并高血压、水肿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抗癫痫药:出现癫痫可使用,如苯妥因钠。不良反应为行为改变、手抖等,需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 生长抑素:用于治疗胰岛素瘤。少数患者会产生眩晕、耳鸣、脸红、恶心呕吐等不适。

急诊用药

  • 胰高血糖素:低血糖昏迷抢救时用于升高血糖。可能出现血糖过高,使用时应监测血糖。
  • 糖皮质激素:低血糖抢救时用于升高血糖。可引起水钠潴留、血压升高。

手术治疗

胰岛素瘤是器质性低血糖的最常见的原因,手术切除肿瘤是本病的根治手段,10年生存率大于85%。除恶性胰岛素瘤外预后良好。不能手术或手术未成功者可考虑同二氮嗪300~400mg/d分次服用。

中医治疗

低血糖在中医属“晕厥”“虚风”等范畴,辨证分型较多。常见的升血糖中药为黄芪、熟地丹参、党参、红花、葛根甘草。

预后

低血糖患者的预后与病因有关。先天性酶缺陷、恶性肿瘤导致的低血糖预后较差,其他(如功能性低血糖、糖尿病相关低血糖)相对较好。但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可造成脑病、周围神经病变,最终造成残疾、死亡。

治愈性

就低血糖状态本身,服用糖类饮食后即可迅速缓解,而以后是否还会发作,则主要取决于引起低血糖的原因能否去除。

由无法治愈疾病所致的低血糖今后仍会反复发作,反之,去除病因后,一般不会再发。

危害性

由于脑对低血糖的耐受程度很低,低血糖可能导致患者短时间内发生意识丧失而跌倒,可能造成外伤,特别是头颅外伤。

严重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血糖,可导致脑遗留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并发症

心血管急症:常见于老年人,血糖下降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

因此,有冠心病基础的老年人,应避免剧烈运动、饥饿,摄入营养均衡充足的食物,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日常

大多数有明确诱因的低血糖如未按时吃饭或减肥节食等,不需到医院治疗,及时补充糖分即可。反复发作、原因不明的低血糖,或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昏迷,应及时就诊。

家庭护理

若患者有低血糖表现(苍白、手抖、出汗、心悸、饥饿感),可以提供如下帮助:

  • 若患者意识清楚,立即补充能快速提高血糖的碳水化合物,如1瓶果汁或1杯糖水(100~150毫升,约15克糖),等待15分钟,观察症状有无好转。如仍有低血糖症状,再让其摄入糖水或果汁。如有血糖仪,可自查血糖水平。
  • 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或喝水时发生哽噎或咳嗽,禁止强行喂食、喂水,否则可致窒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日常病情管理

饮食

日常需注意规律进食三餐。

饮食推荐

有低血糖史者、准备进行高强度运动者或行糖尿病药物治疗者,建议随身携带一些高糖食物,如水果糖、方糖、奶糖、巧克力、果汁、蜂蜜、饼干等,以备不时之需。

日常病情监测

低血糖者,平时应注重自身血糖监测。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血糖仪、血糖试纸及采血针。

采血前

  • 用中性肥皂洗手,并用温水冲洗干净。
  • 可以向下垂手臂30秒,这样有利于血液集中到指尖。

采血时

  • 最好在无名指、中指和小指的手指两侧。
  • 针牢牢地贴实指尖后,再按采血笔采血(血量不够应轻轻推压手指另一侧,不要用力挤压)。
  • 将试纸完全插到血糖仪的底部,注意试纸的方向不要插反。
  • 及时让指尖的血珠与试纸的测试反应区接触,血量要足。

特殊注意事项

新生儿、孕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可能不典型,但危害较大,需密切关注,及时就诊。

  • 孕期低血糖对胎儿的影响:孕妇血糖轻度下降(2.8~3.3mmol/L),需要及时补充糖分后,对胎儿的影响很小。但血糖值很低(<1.5mmol/L),或出现了昏迷、全身抽搐,会造成胎儿的低血糖,应立即到医院处理。如超过6小时未处理,胎儿大脑会受到严重损伤,甚至死亡。
  • 新生儿低血糖的危害:低血糖发病越早,血糖水平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对新生儿的损伤越大。可表现为反应低下、喂养困难、嗜睡、呼吸暂停、震颤、惊厥等。反复出现低血糖或长期低血糖,不但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身高、体重低,智力发育迟缓,还会引起癫痫、脑瘫等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

预防

一般人群的低血糖预防

  • 一日三餐,规律进食,适当加餐。
  • 避免空腹时从事跑步、爬楼梯等剧烈运动。
  • 体检或产检时,关注空腹血糖值,如过低(<4mmol/L),到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特殊人群的低血糖预防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预防

  • 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一定要及时进食。
  • 加强血糖监测,特别在刚刚调整降糖药物以后,以便及时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 运动量不宜过大,每天运动量固定,在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
  • 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每次用药前核对药品及其剂量,特别是胰岛素的剂量。

新生儿的低血糖预防

  • 顺产的产妇可在产程中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剖宫产的产妇可静脉补充葡萄糖。
  • 尽可能在产后30分钟给新生儿喂奶。
  • 重点关注早产儿、低体重儿等低血糖高危新生儿的血糖,不能经胃肠道喂养者可给10%葡萄糖静脉滴注。
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治疗专家

廉海容

主任医师

徐敏

主任医师

丁虹

主任医师

陆国民

主任医师

胡世文

副主任医师

周群燕

副主任医师

彭延军

副主任医师

司淑平

副主任医师

余天

主治医师

周峰

主任医师

曹建元

主治医师

葛继强

主治医师

李青峰

副主任医师

卞瑞娴

副主任医师

吴小庆

主任医师

相关文章推荐更多

便中带血,要小心肠息肉!医生:胃肠镜检查,救了他的“命”

案例 患者今年60岁左右,平时没有任何的不舒适或症状,近期三天开始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且出血量较大。这一情况引起了患者的重视,于是便来到无锡嘉仕恒信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经过系统的胃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肠道内即有很多积血,还有很多息肉,其中还有一个3-5公分大的大息肉。较小的息肉现场就做了处理,而大息肉

甲流进入高发期,如何有效防护?如何对症服药?专家提醒来了!!

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近期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如何快速判断自己是否感染甲流?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应该怎么吃?如何做好预防?今天,就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团”整理的数据,一次性给您讲清楚。图片:持续攀升的流感病例,红线代表 2024-2025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中国流感监

消化内科领域十大研究创新成果

引言:随着气温下降、病毒肆虐,最近走到哪,似乎都能听到“咳咳咳…”的声音。大人、小孩、老人,纷纷中招。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甚至发布了“健康气象风险地图”,显示无锡是“高风险地区”。医院的呼吸科,到处是感染支原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甲流、合胞病毒的人群。话说,自疫情后,很多人的身体,每年都会遭遇这样可怕

剧烈咳嗽、反复发烧、流鼻涕…身体常拉警报,这样调理!

引言:随着气温下降、病毒肆虐,最近走到哪,似乎都能听到“咳咳咳…”的声音。大人、小孩、老人,纷纷中招。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甚至发布了“健康气象风险地图”,显示无锡是“高风险地区”。医院的呼吸科,到处是感染支原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甲流、合胞病毒的人群。话说,自疫情后,很多人的身体,每年都会遭遇这样可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代谢综合征
精彩专题更多
精选科普更多
胃酸、胃痛、胃胀......这些“预警信号”必须重视!

胃酸、胃痛、胃胀......这些“预警信号”必须重视!

深夜加班时,一顿宵夜就让胃里“翻江倒海”?朋友聚会大快朵颐后,却因腹胀反酸难以入眠?工作压力一大,肠胃就跟着"闹情绪"?胃痛、胀气、反酸不是“小事”!肠胃发出的这些预警信号,你读懂了吗?01什么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在各种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与坏死性病变,病

痛痛痛!对付“小石头”科学诊疗是关键

痛痛痛!对付“小石头”科学诊疗是关键

肾结石有多痛?没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医生说像有把刀在钻你的肠子,我觉得不仅如此,好像还要把你的肠子全部揉成一团,连根拔起。”“同事加班时肾结石发作,疼得用肚子去撞办公桌的角!撞不动了就把肚子顶在桌角上疼得说不出来话,甚至打不了120。”深夜,无锡嘉仕恒信医院的结石急诊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平静

警惕!高温来了,静脉曲张患者该如何度夏

警惕!高温来了,静脉曲张患者该如何度夏

炎炎夏日短裤、短裙纷纷登场但有一群人却为腿上“蚯蚓状”的青筋困扰静脉曲张患者夏季是静脉曲张的高发季节高温、久坐、脱水等因素都会让下肢静脉“压力山大”为什么夏季静脉曲张更严重如何科学预防和缓解高温天气是如何影响静脉系统的?当我们身体的体温过高时,身体会试图降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将更多的血液输送到皮

10年复发率高达80%,如何应对“卷土重来”的结石

10年复发率高达80%,如何应对“卷土重来”的结石

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结石患者抱怨,好不容易这次把结石清干净了,没过几年又复发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停地长结石?据国内相关文献统计,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非常高,5年复发率为30%-50%,10年复发率更是高达60%-80%。那为什么我们会长结石呢?如何减少或者避免结石复发?要战胜你的敌人,必须要了解它,也就是“知己知

©2025 无锡嘉仕恒信医院

咨询预约电话:0510-88206666

地址:无锡市蠡溪路203号

Icp备案:苏ICP备19001377号

首页

在线咨询

24h电话

夜间就诊